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徐纯柱教授与动物医学学院徐世文教授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1.3)发表了题为“Enrichment Effects ofParameciumon 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Concentrations and the Mechanism of Reverse Toxicity”的研究论文(DOI:10.1016/j.jhazmat.2025.139872)。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刘天欣和动物医学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刘欢逸为共同第一作者,徐纯柱教授和徐世文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首次证实单细胞原生动物草履虫具有高效的富集水体环境中聚苯乙烯纳米塑料的非凡能力,并揭示了草履虫因聚苯乙烯纳米塑料死亡的双重诱导机制。

当前,塑料制品受水环境的机械、辐射及其他因素作用下不断降解为纳米塑料,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的毒性影响。聚苯乙烯纳米塑料不仅会跨越各种生物群体迁移,还会直接与细胞相互作用。此外,由于聚苯乙烯纳米塑料不易降解和回收,其环境持久性使得它们能够在生物体内积累并放大其毒性影响。因此,作为普遍存在的污染物,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引起了极大的科学研究兴趣。尽管有许多研究发现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对生物的影响,但关于其对单细胞生物的影响研究仍然有限。此外,它们的清除机制、毒理学途径以及致死原因等诸多方面仍不为人知。

本研究首次证实了草履虫在所有测试的颗粒尺寸范围内均能高效地富集聚苯乙烯纳米塑料,较大的聚苯乙烯纳米塑料颗粒会对草履虫造成严重的机械损伤,较小尺寸和较高浓度的聚苯乙烯纳米塑料会导致更严重的细胞损伤,且观察到的坏死比例更高。此外,研究结果还发现,由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引发的氧化应激是调节草履虫细胞中凋亡和坏死之间转变的关键因素。这些发现突显了深入全面了解纳米塑料在不同营养级中毒性效应的的必要性,并为未来对其富集和降解的策略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5.139872
作者简介:
徐纯柱: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家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及环境污染物毒理学等相关研究。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联合引导项目和青年项目等科研课题20余项;主编专著及规划教材7部;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
徐世文: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C类),昆仑学者讲座教授。主持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区域联合创新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主编专著及教材6部,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