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主持的9项成果喜获2023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管理员 2024年09月02日 17:02 浏览次数:

近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2023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通过个人申请、学校遴选、提名单位推荐、专业评审组初评、评委会评审及省科技奖励委员会审定等程序,东北农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项目9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付强教授、向文胜教授、孔保华教授、单安山教授、龚振平教授等5个团队喜获省科技奖一等奖,王绍东教授、彭显龙教授、赵雪教授3个团队及绿研院侯俊财教授团队获省科技奖二等奖。作为参加单位获奖项目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

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省科技奖的组织申报工作,为做好2023年申报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学校在岗的高层次人才以及曾获得过国家科技奖或参加过国家科技奖申报的专家均参与了本次省科技奖的申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预申报数量达到41项,创学校历史新高,经学校严格初审,推荐上报候选项目31项,初评通过16项,通过率达到51.6%。

据悉,2023年度黑龙江省科技奖授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省自然科学奖特等奖1项,省成果转化奖一等奖5项,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7项,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5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4项,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二等奖15项,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项,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8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93项,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项。

获奖成果介绍:

成果名称:寒地黑土冻融过程的水土环境效应及生境健康调控机理

获奖人:付强等  类别:自然类  等级:一等奖

针对寒区积雪消融水文循环原理不清、冻融土壤水热养迁移转化机制不明、农田作物生境健康调控能力不强等科学问题,创建了以不同风速发生概率为控制变量的融雪入渗-产流阈值计算新理论,揭示了融雪水文循环诱发土壤质量侵蚀的成因机制;改进了考虑水分相变的非饱和土体导热系数求解方法,构建了基于融雪入渗的土壤水热养耦合迁移模型;研发了抗侵蚀、抗裂隙、长效稳定的炭基功能化材料,揭示了外源介质对土壤持水特性、养分补给、污染防控的作用效果。该成果对于提高寒地黑土区冻土-融雪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寒区农田生境健康状况、降低寒区“春旱春涝”对农业生产的风险和促进黑龙江省粮食高产稳产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在行业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热点论文2篇。围绕该成果5篇代表作他引1522次。

该项目在积雪入渗产流机理、水热养耦合迁移互馈机制、多过程协同调控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原创性成果。提出的作物生境健康调控模式,在兰西、抚远、肇源等地应用,试验区结果表明,融雪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7%-10%,粮食产能提高了4%-6%,化肥利用率提升了8%-10%。

成果名称:原创新型微生物天然产物植物生长调节剂谷维菌素产业化应用

获奖人:向文胜等  类别:发明类  等级:一等奖

谷维菌素是自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芸苔素以来,近50年发现的具有新作用机制--促进植物生长和广谱抗病的新型天然产物植物生长调节剂。从原始菌的发现、到提高菌株发酵单位产量突破产业化瓶颈,到研发绿色生产工艺,到阐明作用机制等获中国新农药登记证书2个;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9件,授权3件;发表SCI论文72篇;获美国化学会农用化学品部及美国化学会农业与食品化学部2023年度杰出研究奖,2024年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相关成果以5000万元转让上市公司中国远大集团上海生科植保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2023年新增利润1100万元。谷维菌素的工业化生产及应用,促进了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产品支撑。

成果名称:非粮型饲料资源挖掘与安全利用关键技术创新

获奖人:单安山等  类别:进步类  等级:一等奖

创新尾菜、DDGS等非粮型饲料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实现饲料粮减量替代;创建霉菌毒素、农药等饲料毒害物质消脱技术,减少饲料损失和资源浪费;创制饲用型抗菌肽,替代抗生素,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保障动物、畜产品及消费者安全;实现开源-节流-安全协同一体,解决我国饲料粮短缺、耗损与安全利用“卡脖子”难题。获发明专利72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SCI论文139篇;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2篇。项目成果在我省(及其他省市)推广应用,近三年推广新型饲料产品2495.78万吨,新增产值697.30亿元,利润19.25亿元,每年增加社会经济效益7.74亿元。以李德发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认为该项目研发的尾菜资源挖掘与高效利用、饲用型抗酶解靶向抗菌肽创制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名称:特色肉制品品质调控关键技术及功能性肉制品创制与产业化

获奖人:孔保华等  类别:进步类  等级:一等奖

本项目针对传统肉制品工业化生产存在的特色品质保真难、有害物含量高、功能性产品创制不足三大突出问题,经过12年产学研联合攻关,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1)建立特色肉制品风味、品质调控技术,突破工业化生产“标准化”难题;(2)创建特色肉制品绿色制造技术,改造关键加工装备,攻克安全控制技术瓶颈;(3)构建功能性肉制品加工技术体系,创制高品质功能肉制品,实现产业化生产。项目推动特色肉制品向“品质调控-安全控制-绿色制造”的加工方式转变,成果推广到全省20余家肉制品加工企业,主要应用企业近三年新增销售额156.62亿元,利润11.95亿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

项目获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36件(发明专利15件,实用新型16件,软件著作权3件,标准2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高水平论文313篇(SCI192篇,一区144篇,ESI高被引11篇)。

成果名称:大豆高产高效关键技术与模式创新及应用

获奖人:龚振平等  类别:进步类  等级:一等奖

项目针对春旱及阶段性伏旱频发、水肥不协调,大豆主产区连作面积大,秸秆还田难、地力提升等障碍,缺少大豆高产高效与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及配套模式的支撑,以提高大豆高产高效为目标,研究创新了大豆干旱逆境调控、固氮与产量协同、麦玉豆轮作秸秆还田、土壤地力提升和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破解了干旱逆境、科学施肥、秸秆还田、黑土保育、绿色生产等难题,创新建立了秸秆全量覆盖还田深松碎土整地与中耕、耐密植大垄窄行栽培、秸秆粉碎集条翻埋还田、白浆土厚沃耕层、大垄滴灌栽培、绿色生产等技术模式,系统构建了五大高产高效技术体系,获得发明专利2项、制定行业标准和黑龙江省地方标准8项。

超高产试验田达到336.2公斤/亩,高产田达到272.7公斤/亩,核心示范区亩产208.7公斤/亩~257.5公斤/亩。2021-2023年累计推广2531.4万亩,增收大豆34.2万吨,增加间接经济效益28.1亿元。

经哈尔滨市科技评估咨询有限公司组织专家评价认为,该成果先进适用、创新性强、示范效果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名称:基于土壤氮素矿化的精准施氮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奖人:彭显龙等  类型:进步类  等级:二等奖

项目改进了土壤矿化氮测定方法,改进的方法可以作为评价土壤供氮的测试指标,解决了稻田测土施氮方法缺乏的重大难题;修正了不同产量水平粳稻100kg籽粒吸氮量参数,发现产量越高水稻后期施氮比例越高,为因产量水平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基于无人机遥感、主动遥感和叶色比值的诊断施氮指标体系,解决了过去氮素诊断技术适用性差的难题。构建了基于土壤供氮和水稻长势的精准施氮技术,并进行了技术的轻简化。集成构建了适合黑龙江东西部稻区的高产高效和简化高效模式,以及哈尔滨周边稻区的抗倒防衰技术模式,依靠校企合作平台和科技小院等模式促进技术落地,应用面积超过8000多万亩,促进农民增收122亿元。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件,地方标准4件,黑龙江省农业主推技术3项,周卫院士评价该技术是水稻施肥技术的重要突破,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名称:大豆重大土传性病害抗性优异种质挖掘、创新及利用

获奖人:赵雪等  类别:进步类  等级:二等奖

针对疫霉根腐病、尖镰孢根腐病、胞囊线虫病和菌核病等4种重大土传性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引进优异抗病大豆种质207份,其中8份多抗种质超出国内现有水平;明确抗病种质遗传本底,挖掘抗病位点96个,克隆抗病新基因21个,发表SCI论文53篇,他引551次,获授权发明专利2件;开发功能分子标记,建立分子辅助杂交、回交、复交等4世代快速育种技术,定向创制携带两种以上病害抗性的新种质,同时减少2/3的育种规模,极大降低育种用地面积与成本,整体提升了大豆育种技术水平。利用新技术育成大豆新品种5个,均兼抗2-4种土传大豆病害,同时兼具耐盐碱、高油等特性,适应范围广,其中东农豆110、齐农3号、齐农5号为黑龙省主推的高油奖励品种,齐农5号为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试验抗线虫组对照品种。

新品种均实现转化,近三年累计推广2292.89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3%,占大豆土传病区面积的44.5%,创造经济效益22.9亿元。

成果名称:无腥味大豆种质资源创制与品种研发及其产业化加工利用

获奖人:王绍东等  类别:进步类  等级:二等奖

生物育种技术的创新:一次微量取样同步检测鉴定大豆脂肪氧化酶、7S球蛋白、11S球蛋白等9种关键组分。该技术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项,单项转化金额200万元。经院士牵头的专家组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种质资源创新:利用该技术,在黑、吉、冀、苏、浙等地科研机构应用,鉴定大豆资源9612份,筛选出优质种质资源464份,创制出的集“脂氧酶与11S球蛋白双缺失”的无腥味减脂降糖降胆固醇的黑种皮绿子叶大豆新种质,经国际查新,证明国内外未见报道。

育成品种的创新:在我国春大豆区率先育成了无腥味-高蛋白和无腥味-高油等东富豆1、3、5、11、13等春大豆新品种,配套制定种子生产规程2部,品种3年累积推广面积达1113.75万亩,为豆农和企业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超10.48亿元。以该品种为原料加工的无腥味大豆冰淇淋和植物肉,入选为许勤书记考察农大确立的大豆产业化督办项目。

推广模式创新:“定制化育种克服品种转化难,定单化种植克服豆农卖豆难,定向化加工克服豆企创利难”的“三定克三难”模式,获得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吉炳轩的批示,对解决我国大豆产业链卡脖子难题,促进了大豆产业健康可持续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成果名称:益生菌功能性挖掘和稳定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获奖人:侯俊财等  类别:进步类  等级:二等奖

针对国内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益生菌株的市场需求和益生菌功能发挥的稳定性控制及产品的功能性保持的重大科学难题,项目建立并优化了功能性益生菌的筛选和体外体内评价体系,建立了新型益生菌胞外多糖的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评价技术,构建了益生菌生物活性稳态保持和递送控制关键技术,项目成果已在企业得到推广和应用,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超8.0亿元,极大地推动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高了行业科技创新能力。

项目获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14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2项,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论文34篇(ESI高被引、热点论文5篇),培养硕博研究生30余人。

上一条:东北农业大学老科协杨兴武同志荣获2024年中国老科协科学技术奖
下一条:东北农业大学朱志猛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表彰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 哈尔滨 香坊区长江路600号   技术支持:继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