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杨帆、王中江教授荣获第19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二等奖
管理员 2025年03月11日 16:48 浏览次数:

近日,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19届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和教育教学奖评选揭晓,我校杨帆、王中江教授荣获第19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二等奖。

据悉,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自1986年由霍英东先生出资与教育部合作设立以来,始终秉持“扶植新秀,奖掖群贤”的宗旨,每两年评选一次,对在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中做出优异成绩的高校教师进行资助和奖励。经严格遴选,本届共有124所高校的165名教师获得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和教育教学奖,其中一等奖10人,二等奖155人。

本次我校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奖励项目申报,由科技处联合教务处共同牵头,统筹整合校内实验平台与师资力量,聚焦前沿领域和特色研究方向,经过严格、公正、公开的评审,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推荐的青年科学奖申报成功率100%, 获奖人数占全国总获奖数的2.5%。我校始终围绕科技创新与科研管理,充分发挥科研对教育发展的驱动作用,通过完善科研全流程服务链条,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协调各方资源,持续强化科研育人实效,助力科技发展。

获奖者简介:

杨帆教授现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国家级人才、黑龙江省模范教师、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荣获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近年来,杨帆教授致力于农业水土环境保护与修复研究,推动黑土地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田碳汇能力提升、黑土地保护及“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0余项,获得重要国际奖1项,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省农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发表学术专著1部。杨帆教授于2019年牵头成立的东农-马普智能土壤国际联合实验室是东北农业大学首个中德双边合作的科研实验室,该实验室在2022年进一步获批成立为黑龙江省智能土壤联合实验室,2023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为寒地黑土生境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团队持续推动人工腐殖质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助力农业固废循环利用与绿色农业发展。

王中江教授一直专注于大豆加工领域理论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示范,入选国家食品领域高层次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助力经济2020”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揭榜挂帅”科研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8项,在大豆蛋白加工理论基础研究、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食品产业化应用与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等期刊发表论文 104 篇,其中7篇论文被收录为ESI高被引论文,1篇论文被收录为热点论文,IF>10论文15篇,H指数36,他引次数4608;获授权专利82项,转让发明专利2项;主持修订国家标准1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6项;以副主编身份合著《蛋白质仪器分析》《传统豆制品加工工艺学》《粮油加工新技术》《生物纳米材料在医药工程中的应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6项省部级奖励;培养的5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2名博士研究生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以及第十三届大北农科技二等奖,6人次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奖项;相关成果现已成功转化至山东禹王、山东御馨、黑龙江北大荒绿色等企业,签订横向课题16项,有效推动了蛋白基食品产业的高端化、高值化升级,助力了我国大豆加工产业的高产提质升级。


下一条:副校长孙世钧带队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监督检查总结会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 哈尔滨 香坊区长江路600号   技术支持:乘云科技